厦门海关:查扣侵权产品为何难觅“自主品牌”
时间:2024-05-22 点击:70
厦门海关主管知识产权的人士最近感到有些无奈,尽管他们在今年9个月的时间里查获了180余起侵权案,但由于关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海关在查扣的侵权产品中却难觅“自主品牌”。
厦门关区是福建省名牌最集中的地区,聚集了众多国家级品牌和省级品牌。加强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是厦门海关一直努力的工作。但据了解,虽然该关采取了种种办法,由于关区企业知识对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措施知之甚少或重视不够,收效不明显,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普遍忽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申请。今年厦门海关曾向关区内100家有代表性企业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但最后回收的只有30份。尽管如此,海关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0%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并未向海关总署办理保护备案;60%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一无所知;30%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不重要;90%的企业没有设置管理、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门机构及人员。由于自主品牌自我保护意思薄弱,导致一些企业花时间和巨资辛苦创出来的品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摇钱树”。
厦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专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不仅如此,该关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因当事人与权利人私下和解现象严重,妨碍了海关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据了解,该关依据权利人的申请,曾先后查扣了漳州某粮油进出口公司涉嫌侵犯福建省一家公司商标权米粉7.9吨、厦门某公司涉嫌侵犯商标权挂锁12.6万把,但当事人与权利人私下和解,海关最终眼睁睁地看着这批侵权商品流出境外。去年5月,该关查获了全国进出境环节首次侵犯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商标权案件,当事人深圳某公司多方努力下,权利人出于当事人可以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及和不用承担侵权货物处置费用的考虑,同意与当事人和解,向海关发函,请求海关放行相关货物,海关对此只能是爱莫能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知名品牌权利人则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争相为海关关员介绍在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及真假产品鉴别方法,组织专题研讨。一般不会选择与侵权企业私下和解,而是申请海关没收并销毁侵权产品,并提请海关对侵权企业进行处罚,以此来打击侵权、震慑其他的侵权企业。
厦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负责人说,以前侵权货物是夹带着出去的,现在查到的却是整个集装箱。为此海关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宣讲知识产权海关法规、海关保护意义、执法程序及执法成效,鼓励和引导国内企业积极寻求海关保护;邀请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及专业律师向海关关员介绍相关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侵权认定,提高关员真假产品鉴别能力和执法水平;走访定牌加工企业,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对服装、鞋帽、汽配、灯具等关区侵权高风险商品和企业实施风险布控,提高执法效能等加大力度保护自主品牌。
这位负责人说,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只是已在总署备案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因此他呼吁,进出口企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早向海关总署备案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可在网上或直接到海关总署申请备案,办理了备案的企业相当于在海关“挂号”,全国各海关口岸都有保护其知识产权的责任。只要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会“天下无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