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关去繁就简 口岸通关提速增效
时间:2024-11-09    点击:67
日前,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满载41个货柜、1062吨俄罗斯木板材返程。受益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企业在厦门办完海关通关手续后,货物在二连浩特进境并直接放行,货主们可选择铁路沿线最近的货站提货。“现在货物可以在任意口岸报关和放行,不仅更方便,速度也更快了。”对于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厦门建发保税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秀赞不绝口。
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全面推开。通过“一次申报、分步处置”,货物在口岸完成准入风险甄别后即可放行,海关在货物放行后再进行税收后续管理,从而进一步简化口岸通关环节手续,提升货物通关效率。10月份,厦门关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为5.02小时、0.35小时,同比分别减少7.18小时、0.82小时,压缩比达59%、70%。
除了通关流程外,税收征管方式也发生不小变化。在货物通关环节,由过去的海关审查确定企业申报税收要素、核定企业应缴税款,转变为企业自行申报税收要素、自行计算并缴纳税款、海关受理后放行货物,实施全过程抽查审核,让企业充分感受到稳定、透明、可预期的通关便利。
为让企业畅享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的改革红利,厦门海关对改革配套的制度措施也进行创新。先放行货物再缴纳税款可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但这要求企业提供海关税收担保,主要采取现金保证金和银行保函两种形式,因为费率低、实际占用资金少,银行保函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但中小企业往往授信较低,会被要求提供高额担保费用或提供高价值的抵押物,其价值往往会达到担保金额的70%以上,有时甚至100%。
针对这一情况,厦门海关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内创建“银关保”新型担保模式,企业只需要向保险公司缴纳少量保费,就可以按照较低的担保比例取得银行保函,有效降低了银行保函门槛,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资金难题。首家“尝鲜”的厦门大亮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担保模式综合节省资金成本五成左右,预期有效盘活企业资金2000万元”。
与此同时,厦门海关将大受好评的“汇总征税”改革(即企业变按次缴税为按月缴税)适用范围由高级认证企业、一般认证企业,扩大为除“失信”企业外所有海关注册登记企业,并将原有“两步备案”(第一步是企业资格备案,第二步是保函备案)合并为企业提交税款担保时一次性完成,符合放行条件的“汇总征税”报关单担保额度扣减成功后海关即可放行。作为“汇总征税”改革的首批试点海关之一,1-10月厦门海关共办结3815份汇总征税报关单,涉及税款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倍和1.35倍。
厦门海关还深入贯彻“三互”大通关改革,启用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一站式”查验场,实现双方查验设备、技术力量等资源的有效共享,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据测算,该模式平均每票货物可缩短通关时间40%,节省人力资源50%,平均每标箱节约费用约600元。(朱文尧/文)